澳客彩票网

图片
    • 索 引 号:XM00103-02-00-2024-069
    • 备注/文号:厦工信建函〔2024〕21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4-29
    澳客彩票网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19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4-04-29 19:15

    答复类别:B类

    尊敬的檀庄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厦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的建议》(第0019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您的建议对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发展中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如何助力厦门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小市场到大市场、小企业到大龙头的跨越,从产品方面、研发方面、销售方面、人才方面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科学合理宝贵建议。经过详细研究,并吸纳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5个协办单位的意见,认真梳理相关工作已采取的措施和成效,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2014年至今,我市已累计培育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全省第1)、1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省第1)、2132家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省第1),142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全省第1),成为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相关措施和成效如下:

      (一)加大财政政策支持,提升专精特新发展动力

      1.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一是出台《厦门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二是将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纳入我市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白名单,享受研发投入、技改扶持、上台阶奖励、产业链配套、用地保障、人才住房、子女就学等一系列政策。三是对获得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由中央资金给予资金奖励。四是对获得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2.加大技改补助力度。一是实施工业固投补助,鼓励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项目,可按照工业固投最高1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3000万元,其中,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每家最高补助6000万元。二是实施研发费用补助,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费用达到一定条件的分档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其中,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每家最高补助1000万元。三是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对企业研发创新给予低成本融资支持,企业享受固定融资成本2%/年的优惠利率,单个项目融资额度最高5亿元。

      3.支持企业贷款融资。一是设立厦门市应急还贷资金,运用“财政+过桥融资”缓解企业短期流动性紧张。二是大力推动增信基金发展,有效缓解了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三是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按照最高40%给予贴息,每个企业贴息额度最高50万元,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强化创新发展,多措并举激发专精特新活力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一是出台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1条措施,兑现企业研发费用补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资金超过7亿元,立项支持52个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以及14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产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推动企业成为成果转化主体,2023年共登记技术合同8025项,合同成交金额173.58亿元,同比增长29.34%,支持实施513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三是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培育113家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备案智能网联商用车、钨材料研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四是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推进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落地厦门实证储能科技研究院,推动天马新型显示技术、厦门时代新能源等新型研究院加快建设。

      2.开展校企创新资源共享。一是上线闽西南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截至2023年底,闽西南共享平台已审核入网420家单位,登记入网设备4861台,可预约仪器设备1108台。二是建设厦门市高端制造(金属加工)公共服务资源池产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共享平台,整合厦门市高校、企业、工厂各类高端制造服务设备、设施资源,为生产制造企业快速、精准对接需求设备、设施资源。平台首批引入了1830台(套),由中、美、德、日、瑞士等国内外顶尖专业领域的567项设备设施加入共享资源池。

      3.支持企业创新产品应用。一是从首台(套)销售推广、在财政投资项目先试先用、参与投标三个方面支持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研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历年来认定50个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专精特新企业34家)。二是开展厦门市工业品典型示范应用推广,对经认定的厦门市工业品典型示范应用推广项目,按单个项目实际支出的50%给予补助,单家企业补助金额最高100万元。

      4.加强知识产权赋能。一是开展第一批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加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工作,提升管理效能和创新水平。持续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工作,扩大我市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规模;二是推动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3年开展包括“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的保护策略”等24场各类型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培训会,累计培训近千人次企业人员,全面提升专精特新等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助企开拓市场,打造专精特新发展名片

      1.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市场开拓力度。一是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对参加列入年度计划展会的企业,按展位费给予一定比例补贴。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内各地举办的产品推介会、新品发布会、订货会、经销商大会等。三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解决方案)在政府、学校、地铁、公交等场所开展产品应用、体验、展示,扩宽专精特新企业品牌传播渠道,提升我市专精特新企业的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2.搭平台助融合,提升工业品供需水平。一是召开产业链及工业品供需对接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定期组织开展产业链及工业品供需对接会,注重精准化对接,提高产业链和工业品对接的成效。二是组织59家企业(专精特新企业28家,含国家级8家)参加第二十一届海创会线上线下展览和路演,实现项目、技术、资本与人才之间的有效协同。三是为企业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依托省供需平台完成“厦门馆”建设,共入驻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4114家,发布产品信息9268条、需求信息824条,2023年共开展供需对接活动7场次,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

      3.推动大中小融通,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开展大企业携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推动举办大中小企业“百场万企”洽谈会。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2023年我市2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揭榜全国大企业项目技术需求(全国共计80家)。2023年8月举办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厦门站),围绕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63家本地大中小企业发布近100项需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进入我市龙头企业供应链。

      (四)提升金融服务,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1.增强企业资本市场意识。一是加大上市后备企业精准服务力度。2023年至今,为拟上市企业开具超400份协调函,加强跨部门协作,上市扶持奖励覆盖上市全流程,其中九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二是加强与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联动。2023年共开展“企业服务日”16次,上市专题培训活动近20次,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专业指导,覆盖企业超700家次,其中超九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三是加大后备企业挖掘力度。挖掘更多本地优质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加入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2023年完成56家重点后备企业的走访调研,其中九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2.加大中早期基金布局力度。一是打造投资“生态圈”,优化营商环境。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成功引入了包括红杉中国、鼎晖投资等在内的龙头基金管理人,为本地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和资本助力支持。三是助力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推动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力显著。四是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厦门子基金,目前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厦门子基金推送92家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家)。

      3.丰富资本市场扶持体系。线下常态化推动政银企对接,2023年市区两级举办包含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政银企对接会百余场,全面拓展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全面覆盖的政银企对接体系,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信贷融资情况保持良好态势。

      (五)加强人才支持,提升经济发展后劲

      1.服务人才发展,强化人才管理提升。一是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中层骨干人才给予一定补贴,每人每年最高10万元;二是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办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修班、厦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级研修班等,2023年共培养专精特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约300人。三是开展“企业核心中层培养模块班”“精益生产模块班”等专题模块班次,培养专精特新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约500人,为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强化要素支撑,保障人才子女入学。将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核心技术高管分别纳入厦门市B类、C类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并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加大服务保障。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的中层、高管及技术骨干人才子女给予就学支持,结合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到厦门市人才子女学校就读。

      3.完善发展生态,构建人才服务链条。针对专精特新等企业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实施“技能厦门行动”和“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遴选一批高精尖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等院校,实施新型学徒制、重点群体项目制、产业紧缺工种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质量培训。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重点培育,制定发展行动方案

      1.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围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电子信息、光学视讯等支柱产业,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无人机、船舶卫星通信等未来产业中,发掘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精准培育。努力培育更多具有自主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制定发展行动方案。加快出台《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6年)》(目前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转化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方面从全方位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跃升和质量提升工作,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要素服务保障,政策精准滴灌。

      (二)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

      1.研发创新方面。我市将继续打造“财政政策+金融工具”3.0版,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完善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统筹科创风投基金、增信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合计规模1000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2.数字化转型方面。全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围绕“电子器件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耗材制造”三个细分行业,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的中小数字化转型生态,形成一批示范项目和改革成果,并向其他行业复制推广,全面提升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3.产品销售方面。强化政府采购对应用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积极向上沟通推动完善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制度。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支持政府采购合作创新相关制度,我市将积极跟踪,待办法印发实施后,严格落实有关采购制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推广应用。

      4.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推动我市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作用,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牵头或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服务平台。

      (三)提升服务,健全融资体系

      1.企业上市培育方面。一是加强与交易所联动合作。深化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厦门服务基地建设,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交易所专家来厦实地走访,加快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步伐。二是加大对优质新三板企业的培育力度,把握北交所上市的窗口红利期,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去北交所上市。三是利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积极响应境外上市新政策。加大境外上市新规宣传和企业培育力度,支持鼓励境内上市受限的专精特新企业,探索赴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境外上市,登陆资本市场。

      2.基金布局方面。一是加大早中期基金布局力度,探索设立专精特新专项基金,并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以科学包容的态度对待正常投资风险,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更多的资本关注与支持。二是加强对企业开展金融市场、股权融资等知识宣讲和培训,提升企业股权融资意识和意愿。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基金、政府投资基金对“专精特新”等轻资产、高科技型企业发挥价值发现、战略投资的功能,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

      3.资本市场扶持方面。一是进一步发挥惠企金融政策作用,用好用足应急还贷、增信基金、科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确保“专精特新”企业充分享受政策利好。二是完善政银企长效对接机制。线上不断丰富“信易贷”等金融服务平台,畅通银企网上合作“直通车”。线下开展政银企对接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三是持续推动增信基金扩大增信规模,覆盖更多重点领域的融资需求,进一步提高为市场主体融资增信效率,降低市场主体融资增信成本。

      (四)引才育才,促企业创新发展

      1.人才招引方面。将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校园招聘和云端招聘的重要基础,引导闽籍学生回乡就业发展,选择南昌、武汉、上海等在福建招生人数比较多的城市开展城市引才推介活动,宣传厦门就业环境和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快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招引工作,努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速释放政策红利,形成各类优秀人才集聚的良好态势。

      2.高层次人才方面。深入实施“双百计划”等重点人才计划,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搭建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平台,探索与国内外名校开展科技项目合作与科研人才交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做优做强。

      3.职称评审方面。探索职称申报举荐制,专精特新企业内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经2名以上具备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署名举荐,可不受学历、继续教育条件限制,直接申报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每家企业每年度最多可举荐2人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肖  峰

      联 系 人:宋鹭雯

      联系电话:2896753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24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